温度骤降,东北的秋意弥漫,在这四季分明的长春大家是怎样感受秋天呢?
秋季农作物科普与拾秋绘画相结合是不是一个很好的秋天体验呢?
2025年9月21日,艺点点美术带领孩子们走进吉林大学农业实验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融合学习活动。该基地作为高规格的农业科研平台,拥有700余亩实验田,其最引人瞩目的特点,正是作物品种的极其丰富,百余种农作物不仅是科研样本,更构成了一个微缩的农业世界,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密集的认知盛宴。
车门一开,孩子们便仿佛步入了作物的王国。一望无际的田园中,高矮交错、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的多种作物构成的壮丽画卷。好奇的提问声此起彼伏:“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接下来的科普环节,便在这座“品种宝库”中展开。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抗倒伏的矮杆高粱、会变色的棉花、有毒的蓖麻,更观察到了同一种类下的多样形态:不同品种的地瓜,其叶子的颜色和形状竟有差别;大豆的豆荚有宽有窄;玉米的籽粒也呈现出黄、白、紫等不同颜色……这种身临其境的对比观察,让“品种多样”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了真切可感的发现。
带着对品种多样性的新鲜认知,孩子们投入了亲手采摘的环节。在安全的实验基地里,孩子们释放天性,沉浸式探索:抱不动的大白菜、花色的茄子、酸甜的西红柿、颗粒饱满的花生……这种与上百种作物直接对话的体验,带来了远超游乐场的、真实而深刻的成就感。
采摘后的写生环节,也因此有了更丰富的素材。孩子们围坐一起,面前的不再是“一个”萝卜或“一颗”花生,而是形态、颜色、纹理各不相同的个体。他们仔细观察着萝卜表皮的色彩渐变,比较着花生壳上深浅不一的纹路,并用画笔捕捉这些独属于秋日的、多样的美好。他们的作品,也因此充满了细节的魅力和个性化的表达。
本次活动依托吉林大学农业实验基地这一高规格平台,顺利完成了这次独特的“跨界”融合,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农作物知识、采摘体验和绘画作品,更在跨界学习中,建立起与自然、与生活的深刻联结。这是一次充实而难忘的秋日实践。如同一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世界的窗。他们看到的,不再是书本上孤立的图片和名称,而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循环:从一粒种子,到一株庄稼,再到我们碗中的粮食、身上的衣物。这种与土地的直接对话,让“春华秋实”“粒粒皆辛苦”这些词语,从此有了可触摸的温度和可描绘的形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