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服务 - 服务项目 - 正文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

发布日期:2023-12-14作者:张欣编辑:杨举点击:

一、工作情况

吉林大学农业实验基地是吉林大学直属非营利性教学科研保障单位。拥有农业教学实验田、农业科研实验田700余亩;建有实验用猪繁育实验室、特种经济动物繁育实验室、禽类动物繁育实验室、畜禽饲料加工工艺实验室、动物粪污资源化处理实验室等多个集科普、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智慧型综合实验室。目前,基地在服务吉林大学农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实习和保障教师科学研究核心职能的基础上,秉持“笃行育才,格物致用”的理念,充分发挥一流高校教学科研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各项科普活动。

一年来,开展的科普活动内容主要有:作物种植劳动、果树种植劳动、作物识别与采摘、除草劳动、收获劳动、养殖培训、植保无人机作业参观等,开放天数达到了200天以上(4-11月)。一年来接待了3274人次。具体情况如下: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支部劳动(45人)、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劳动(52人)、图书馆等联合支部劳动(36人)、研究生劳动(25人)、长春博硕学校劳动(45人)、艺术学院劳动(41人)、地探学院参观(95人)、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参观(81人)、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三个党支部(16人)、植物科学学院本科生(30人)、汽车学院本科生(100人)、公主岭市吉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46+50+52人)、食品工程学院(20人)、研究生工作部(78人)、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130人)、首届大学生“农耕文化节“本科生(1800人)、黑人养殖培训(27人)、动物科学学院本科生(24人)、外国语学院本科生(34人)、植物科学学院本科生(70人)、农村发展研究院(24人)、致远物业(23人)、朝阳校区退休老干部(30人)、以家庭为单位单独组织来的合计(300人)。

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一年来,通过基地网站、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直播等媒体平台发布科普活动报道66篇,科普开放信息30条;更新展教资源20条,制作科普展板115块,累计浏览量达10万余,受众的大、中、小学生在互动中提到:基地更新的科普内容新颖有趣,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一直是制约基地科普工作发展的一个短板,基地是校直属的非营利性教学科研服务机构,一直以来,始终贯彻开放共享,融合育人的思想,自开展科普工作以来,坚持把一流高校的教学科研资源服务于科普工作中去,没有专项的科普工作经费。

二、特色工作

农业实验基地建设的“智慧作物标本园”是重要的教学、科研、科普资源,整个园区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为现实版“开心农场”。

“开心农场”位于吉林大学农业实验基地园区内,总占地面积为30亩,共分为粮食类作物、经济类作物、中草药和花卉类4个大区320小块实验田,种植作物品种133种、中草药90余种、花卉20余种。

整个开心农场的建设全部由学生在科普活动中亲自动手完成,学生们重在躬耕、重在实践、积极参与了作物种植、田间植保、作物收获等科普课程环节,更深刻体验了田间小气候监测、信息数据的传输、虫情植保的远程控制等先进的农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方法。也通过数据平台、手机APP、校园官网客户端,实时观察动、植物生长状态、进行数据分析、远程浇水、无人机植保、沼气沼液循环利用、动物添水添料、粪污清理等功能。使学生们更真切的感受到科技进步、农业学科发展的伟大之处,进一步提高学生自立自强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的艰辛和快乐。

三、问题不足

一是运行管理经费缺失。养殖、种植类教学资源(智慧作物标本园种植管理、蔬菜、果树栽培管理等)需要大量的季节性用工,由于缺少保障经费,管理相对粗放,与高质量、高标准要求差距较大。

二是科普设施基础薄弱。缺少科普资源建设经费,各项资源建设始终依赖于教学资源的建设投入,目前的科普资源过于单一,随着每年接待的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已逐渐不能满足全年的科普资源开放。

三是科普信息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基地的科普工作受众还停留在校内、市内和吉林省内,向国内其他省份宣传力度不够,在国内的网络媒体平台发布科普信息不足。

四、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经费投入。作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应当有一定的运行经费,作为科普资源、科普展板、科普信息的建设与维护使用。二是加大对科普资源的建设投入,解决科普资源单一,质量不高等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宣传力度,筹备全国科普活动巡演等优质的科普内容,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吉林大学农业实验基地

2023年12月14日